主播讲党史|红军长征路上的临武故事
2021-06-13 21:58:1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唐薇 | 作者:胡涛 胡懿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9346

红军长征路过的临武路段

1934年,11月14日至20日,突破国民党设在郴县良田至宜章第三道封锁线的8万多名红一方面军战士分左中右三路过临武。中路是中央及军委的两支纵队即“红星”“红章”纵队和红五军团大部、红九军团;左翼是红一军团、红五军团34师;右翼则是红八军团、红三军团六师,红军几乎走遍了临武的山山水水。红军纪律严明,所到之处秋毫无犯,帮助广大劳苦大众,惩处土豪劣绅、恶霸,至今在临武传为佳话。

主持人 唐芳:

部队在进入县城之前,红一军团曾在县城购买军资,当时负责后勤工作的红二师司令部后勤处管理科长陈茂是宜章人,他带了两个通讯员到县城买鞋,商户们听信国民党反动宣传,闭门停业,他们耐心地向商户做工作,反复说明红军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买卖公平合理,只打地主、土豪、劣绅,商户们这才将信将疑地打开铺门,最后卖了他们好几百双鞋袜。

11月16日下午三时,红一军团先遣团击溃团匪一部,烧毁了国民党在韩山、杜家、猪仔墟设置的3座碉堡,顺利攻占县城后,在县城宿营。次日,该军团经花塘、楚江往蓝山方向进军。

主持人 唐芳:

离开县城一路往西,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红军大部队经过的肖家坪至合面铺路段,说到这里,还有个小故事。当时,红军部队在赶路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,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宿营,因为要连夜赶路,战士们非常疲劳,于是就想着在树林里面折一根树枝来当作拐杖,方便赶路。红一军团(一师)第四团团长耿飚看到情况后,马上就进行了阻止,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红军在长征路上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不动群众一草一木的严明纪律。

踏着石板路,大军继续往前,穿过广阔的田野,登上葱翠的山林,大步赶往下一个会合点—楚江镇城背村。如今,虽然已经经历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,但这条石板路依然保存完整。我们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古官道,缅怀红军战士的长征足迹,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。

主持人 唐芳:

我现在到达的就是楚江镇城背村合面铺自然村,这里呢,是当年的官道,也是通往蓝山、嘉禾的必经之道。当年经过临武的红军在这里进行了汇合,之后呢,他们沿着前面这条道路继续往蓝山、嘉禾挺进。在这个村子啊,有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,当时他就经历了红军在这里汇合的全部过程,那么当年的情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?


楚江镇城背村合面铺村村民 胡甫成:

当时红军从这里经过了六七天、六七夜。红军好就是蛮好。红军不管买什么都拿钱给你,这点好,买什么你不要他的钱他就不要,你收他钱,他就拿起。

99岁的老党员胡甫成是村里经历红军在此处会合唯一健在的亲历者,回忆起红军经过的过程,当年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。胡老说,当时红军长征在这里会合,有不少伤病员不顾伤痛继续赶路,乡亲们心疼不已,主动帮他们煮饭送菜,照顾伤病员,对于群众的这份恩情,红军战士们也一直记挂心里。

楚江镇城背村合面铺村村民 胡甫成:

有些人也是蛮辛苦,脚都走肿了,后来看红军看起好可怜,就给他们送点饭菜去,后来他们回去了,回去了就写了信给我们,信上说我们这里的人好好,没得吃还要给他们吃的,很感谢我们。

离开合面铺,红军战士继续向蓝山道县急速前进。在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中,无论是在敌军飞机大炮、围追堵截下,还是在艰难战斗、惨烈牺牲面前;无论是在渡赤水、夺泸定,还是在翻雪山、过草地等恶劣环境当中,红军战士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智慧,战胜了各种困难走向胜利。在红军长征的这块伟大里程碑里,红军战士的足迹,深深镌刻在临武这块土地上,长征路上的军民鱼水之情也永远留在了临武人民心里,随着时间的流逝,愈发深刻。




责编:唐薇

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登录“龙源临武”客户端,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

要闻
时事要闻
主题报道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